我们参禅,应该得到禅悦为食,以参禅作为饮食。真正参禅的人,吃饭或未吃饭?忘了。穿衣服或未穿衣服?忘了。睡觉或未睡觉?忘了。
参到极点处,上不知有天,下不知有地,中不知有人,和虚空合成一体,到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、无寿者的境界。既然是这样子,那么,腿痛也不怕痛了,腰酸也不怕酸了,一切一切,都要用忍耐功夫来忍受着。
既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那又有谁在痛呢?尤其是这种痛要过关,痛过去就不知痛。如果过不了关,便总是在痛中。
若过了关,不但不知痛,而且非常自在,非常快乐。
“参禅”这一法门,没有再比它更妙的,能得到禅悦为食,法喜充满的境界。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古来参禅的人,可以连坐几天,不起于座。
那么,他的腿痛不痛?当然痛啊!可是他能忍受着。能忍人所不能忍的,能受人所不能受的。他有一种勇猛精进的力量,只知向前进,不知向后退,所以才有成就。
参禅要有忍耐心,那是开悟的本钱。好像做生意一样,有了本钱,生意才能发展,才有希望赚大钱。我们参禅,要克服痛关。通过痛关,过了关之后,光明大道就在眼前,直达明心见性的境界。没有过关时,好像“山穷水尽疑无路”的境界;过了关,好像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境界。
我们参禅,要有“舍不了死,换不了生;舍不了假,换不了真;舍不了苦,得不了乐”的精神,才能有所成功。
若能把困苦艰难的关打破,然后才能得到另外一种境界。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我们要专一其心来参禅。各位注意!我们是来这里参禅,而不是来这里混光阴。要拿出真正的志愿来参,拿出真正的忍耐来做。要知道世间的事,没有不劳而获的。没有出力,而想得到成就,哪有这样容易的事?那是痴人妄想,不可能的事。
非得拿出真正的力量来,才能有所成就。新年大家都有新希望,希望今年开悟,希望大家向这个目标迈进,若不到开悟的境界,不停止参禅。
附录:成佛之路的难与易
《众经撰杂譬喻》中有个典故:一日,阿难尊者对佛陀说:“世尊,您出生于帝王之家,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;出家后,经过六年苦行,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,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,您说是吗?”
佛陀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为阿难说了一则公案。
过去有一位大富长者,拥有各式珍奇异宝,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,就是独缺取得不易的深海赤珍珠。于是长者决定出海采珠,在突破种种难关后,终于找到赤珍珠的产地。
珠蚌生性嗜血,为了得到这稀世珍宝,长者以刀刺身,将流出的血装入油囊中,并且垂至海底,引诱大蚌出而食之;一旦蚌壳打开,就趁机剖蚌取珠。就这样,长者一次次地刺身取血,一次次地入海剖蚌取珠,经过三年的时间,好不容易才采集到一袋赤珍珠。
长者带着这袋赤珍珠回到岸上。不料,同伴们看到如此稀有且价值非凡的宝珠,竟萌生恶念,欲杀害长者将宝珠占为己有。于是众人佯称要到井边打水,趁着长者不注意时,便将他推落井中,并把井口封死。
坠落井底的长者幸好无恙,不知在井底待了多久,突然听到狮子的吼叫声;长者张开眼睛一看,竟然有一头狮子从旁边的洞穴走进来喝水。长者惊惶万分,心想性命难保,没想到狮子喝完水后就离开了。长者不仅松了一口气,并且循着狮子的足迹,离开这一口井,最后安全回到家乡。
长者找到同伴的家,对他们说:“你们抢走我的宝珠并且加害于我的这件事,目前还没有人知道,只要你们将所有宝珠归还,我就不会告诉任何人。”他们看到长者安然无恙地站在面前,都感到非常恐惧,知道自己犯了大错,于是将所有的赤珍珠全数归还。
一天,长者的两个儿子在游戏中把玩这些宝珠,大儿子问道:“这些宝珠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 小儿子说:“宝珠当然是从我的口袋里找出来的。”大儿子辩道:“不对,不对,宝珠是长在屋子里的大瓮中。”
听到孩子们的对话,长者面露笑意,长者夫人不解地问:“这有什么好笑呢?”长者回答:“宝珠对他们来说是垂手可得,他们岂能想像取得宝珠的过程是如此地辛苦?那是因为有我当他们的依靠,才会以为这些费尽千辛万苦、几乎丧命采得的珍珠,是从家里的瓮中长出的。”
佛陀告诉阿难:“你只看到我成佛的果,却不知我从无数劫来即不断地勤苦修学,就像小孩认为宝珠是在口袋中,如探囊取物般容易,而不了解采珠过程的辛苦。其实,成佛必须修诸万行,积功累德,不是一事、一行、一身就可获得。”